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基层医疗 强基层可以从中医药服务抓起

朱先生6832 2021-11-16 09:58:19 IP属地:四川成都
来源 | 老徐评医
image.png
《医师在线》2021年9月第27期

中国医改,不论是华西模式、分级诊疗、医联体、集采等等举措的根本都是为了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际上,多年实践的背后都有个一直默默贡献力量的存在,那就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中医药。在人民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基层,中医药又该如何作答?

中医药十分符合我国国情,首先不需要昂贵仪器进行检查确诊,这适合缺少高端医疗器械的基层;其次药材价格便宜, 老百姓支付得起。国家在推进中医药的进程中下了大力气,比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重要临床实验加紧、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成药占半………种种现状表明,中医药将在基层再现光彩。


01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是基层的首选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建设有明确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3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医科作为乡镇卫生院一级临床科宣独立设直。无床型卫生院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床型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中医康复治疗室。每个中医诊室至少配备2名中医类剧医师,每个中医康复治疗空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

二是众多促进基层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抓手一起上。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中医科提出了明确要求,社区医院标准将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基本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中也将中医药服务能力纳人考核,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单位创建助力基层中医药全面发展。

三是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群众认可,国基层对于中医药服务情有独钟,老百姓普遍喜欢中医药,那种淡淡的药草米本身就是祛病延年的味道,中医治未病理念已经深人人心,渗透进群众生话之中。其次是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很有中国文化特色,不需要大型诊疗设备,适合慢病康复,适合参与养老康复中。再者是安全,临床诊疗风险小,适合于在基层开展。

02需要着力克服的问题
那么,当前在基层发展中医药需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是找准定位。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而这些服务正是中医药最为擅长的,也是中医药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二是人才稳留。基层医疗服务除了定位不准之外,最根本的是服务能力不强, 而服务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基层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人才。为什么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人才?

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事业平台小、薪酬待遇差、管理落后,很多了解基层的人不愿意去,有的去了基层出于待遇差。整天都在忙于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应付,正经事干不成事,也看不到发展前途,或者心里很憋屈,于是就千方百计想办法离开。

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有的基层生院按照要求开了中医馆,但没有中医医师,有的中医师动不动就被要求下乡接种疫苗,或去高速路口疫情防控值班,或被要求去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村人户。

如何解决?无非就是搭台子发票子给位子,少些形式主义的折腾,让医生安心看病安心做有用的事。建立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绩效评价机制,让基层中医药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政策优化。从目前情况看,一些政策不利于基层,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特别是医保,一方面医保目录对于基层使用中医药限制太多,很多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均限制由副主任医师或二级即以上医院使用;另一方面很多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保报销时被排除在外,有的按照康复理疗项目规定必须由患者自付30%后再纳人合规费用报销,而其最终报销比例比检验检查项目还要低,极大的损害了患者利益,也遏制了基层选择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积极性。

总之,医改需要强基层,让更多的患者首诊在基层,让康复患者回基层。基层经过10多年医改却没有强起来,中医药经过长久实践证明其适合于在基层发展,也就是说中医药在基层有市场有需求,当下需要做的是政策政府和基层卫生人要齐心努力,给中医药在基层发展壮大添力加油,让中医药在基层重新焕发光彩与活力。


I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老徐评医”,作者/徐毓才,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