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obben 于 2021-11-25 11:43 编辑
通讯员:陈楠 记者:马源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没有合适的“皮鞋”,只好光脚走“体面”的路。
她是19岁投医的陈楠;是镇靖村村民口中的“小棉袄”医生;也是百万乡医中最年轻的一代的缩影;更是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员。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也没有包治百病的本领,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完成着平凡职业的平凡事。 初涉村医不畏难
出生于1995年的陈楠,已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镇靖村卫生室工作了八年。而这八年的“身影”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走家串户,乡野田间”。“从决定担任镇靖村村医的那一刻,肩上的责任就变了。如今,作为村卫生室的负责人,我的所做所为要对得起‘村医’二字。”她对《健康县域传媒》讲到,无论哪个方面出了乱子,都不好向上级和老百姓交代。
村卫室的墙上挂着14类54项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流程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图,模板是卫健委统一制作的,上面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公示信息。家庭医生签约和慢病管理的档案被整齐收录到了各个文件盒当中,根据组别进行了分类。 镇靖村共有户籍人口1978人,70%以上的全是留守的老人。陈楠说到,“老人们的健康管理是卫生室的首要任务。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对村里的老人都进行了健康摸底,而且全部记录在册。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一季度至少一次面对面随访和用药指导。对于普通老年人每年都通知他们参加老年人健康体检,有问题我们就会定期着重关注,比较严重的就及时转诊。”
“大部分时候乡亲都是比较配合的,真是碰到一些不配合的老人,我就反复做他们的或是儿女的工作,让老人尽快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回忆起摸底前期工作,陈楠语气显得格外坚定。她表示,有些村民居住分散,总是对“外来人”怀揣着强烈的警惕与敌意。因此,这让几年前“初来乍到”的她吃了不少苦头。
2014年,陈楠作为一名定向委培的村医刚下村工作时,如同其他有志青年一般,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刚上岗没几天,就主动要求对村民进行“入户服务”。可令陈楠没想到的是,自己过分的热情,成了当地百姓眼中的“冒犯”。 “由于大家互相都不认识,村民不仅不配合工作,而且还不给开门。甚至好多人名都对不上号,走一家问一家,弯弯转转跑了很多冤枉路,一户人家叫门就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候月亮上班才能回家,走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小路上,被‘黑暗’吓哭过好多次。”陈楠回忆。
陈楠一直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成长环境可堪称“温室”。因此初到岗的陈楠,在扎根基层这条道路上,也曾想过“当逃兵”。陈楠向记者透露,她刚到镇靖村工作时还没有建设标准化的乡村卫生室,老卫生室的条件特别差,由于经常要坐在电脑前整理和录入档案,手脚都生了冻疮,每到春天都痒的难受。而且整个村卫生室只有她和一名老村医,冬天病人多的时候一忙就是一整天,早一顿晚一顿几乎是常态,甚至有时候一天也吃不上一顿安稳饭。
在镇靖村的这八年多,陈楠亲眼目睹了太多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村医走了一个又一个。而最终,她还是规劝在“温室”里长大的自己留下来。陈楠毫不避讳地说到:“每当我想当逃兵的时候,脑海里都会冒出来这样一句话,‘你走了,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该找谁’,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变得无所畏惧,想着‘没事,这点伤痛算什么,一切都会好的,自己还能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陈楠已经从那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光想当逃兵的新人蜕变成了一个会生火炉子,走家串户,看病,算账,取药,进药,写资料,完善档案,能够独立完成卫生室基础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新一代乡村医生接班人,更是当地村民人眼中最值得信赖的“小棉袄”。
医者医心暖乡村
“不乱用抗生素,做一个有良心的医者”,这是陈楠第一天上班时,作为老村医的外公给她的告诫,也是她一直铭记于心的“行医小道”。在基层,抗生素成了百姓口中的“救命仙丹”,许多人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对任何炎症都有效果。在临床中不管她怎么口苦婆心地劝说,百姓们的意识还是没有多大改变,这样的局面让人心痛,但也无奈。 2017年初,陈楠在医院培训中医适宜技术过程中,了解到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病痛。她瞒着家人向朋友借了2000元路费,只身前往上海学习中医绿色疗法,以身试针,学习各种针法。后来她辗转北京,河北,洛阳多地自费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用所学免费为群众针灸缓解疼痛。
有一天,村里的陈大爷去田里拔草时不慎把腰扭伤来村卫生诊室就诊。还不等陈楠询问情况,陈大爷就直接给自己“开”起了药,“陈医生,我的腰扭伤了,你给我开盒‘头孢’和‘三七片’,我回去吃吃。” “头孢是抗生素不能乱用,不能治疗您这种急性扭伤,况且就说能治疗效果也缓慢。”陈楠解释道。没成想听到拒绝的陈大爷一下就来了脾气,黑着脸争论道,“生病不吃抗生素吃啥?” “我就说我最近学了针灸,给您针灸几下,就能好。刚开始陈大爷并不相信,在我的劝说下他半信半疑的让我扎了针,结果不到十分钟陈大爷的腰疼就减轻了70%。”此后他逢人就夸针灸好,每次生病他就会先问:“小陈大夫我这病能针灸不?”“我说不能的陈大爷才让我给他开药,后来还给我介绍来了好几个患者。”
此外,在工作中陈楠还发现村里面有很多贫困户需要帮助,苦于自己能力有限,她加入了公益组织中卫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并利用协会平台先后联系市团委,市民政局,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女基金会,深圳壹基金会,组织策划“爱心书包”活动累计发放爱心书包770个,金额77000元,参与捐助爱心市民548人次,参与发放物资志愿者380人次。组织“温暖新春”项目累计为11个乡镇567位留守老人送去米、面、油等56700多元新春慰问物资,参与捐助爱心市民489人,参与志愿者230人。组织策划“爱心家教”活动连续4年寒暑假招募32多名大学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家教”活动,为86个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
2019年陈楠被评选为了中共中卫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2021年,被评选为中卫市社会组织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表示,做公益是“见众生、见自己”的一个过程,是公益活动让她懂得了感恩,给她带来了更多快乐,让她工作更有激情,让人生更有意义。
踏实勤奋终有果
柔远镇卫生院负责人介绍,陈楠是他们卫生院学习最刻苦最认真的村医,除了参加卫生院或卫健委组织的村医培训之外,自费去参加其他地方的培训学习更是她的家常便饭。 “想要给村民看好病,没有好的技术是不行的,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习,所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陈楠如是说。 陈楠的诊室里摆着很多医学专业的书籍,她的诊疗桌上始终放着一本翻开的书,是她每天都要读的,已经养成了习惯。她看得很认真,几乎每一页上都做了标记和注释。她介绍,“我想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更专业,更严谨地来为乡亲们服务。”
村里的张奶奶是一位高血压和严重关节炎患者,行走困难,陈楠隔三差五就去她家里给测量血压,在她的监督下,张奶奶忽高忽低的血压也变得稳定下来了。如今张奶奶逢人就说“陈楠不光是村里的医生,还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 工作以来,陈楠从未和村民发生过不愉快。有一次她为了写公卫档案,没有顾上吃饭,辖区的李大妈就将家里做好的饭菜给她送到诊室。这在陈楠看来,不仅仅是一顿饭菜,更是村民给予她的最高礼遇。 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独身一人居住的雍阿婆经常到诊室里和陈楠唠家长里短,不管多忙她都会静静地听完,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帮助老人排忧解难。陈楠告诉记者,其实这样乡医与村民鱼水情的场景,就是医学路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经常去抚慰”最真实描绘,也是“像我一样百万乡村医生最真实的写照。也许我们不优秀,也许我们不出名,但我们是基层卫生网底里最结实的一根编织线,默默承担着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默默守护着农村群众的健康安全!”
砺操行以修德业,甘淡泊以守清贫,谋善举以泽众生。由于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一直热心服务,2016年,陈楠被网络评选为全国优秀基层医生。2020年被自治区卫健委宣传处推荐为2020年“中国好医生,好护士”9月评选候选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采访最后陈楠表示,要像蚕一样,吐尽所有蚕丝,用青春与爱心奉献,扎根基层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为构建全面健康中国贡献村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