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obben 于 2021-12-13 09:14 编辑
乡镇留人秘籍,速看!来源 | 医学界基层医声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一直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病。但是在河南郏县,2020年医共体内患者下转乡级3289人次,上转县级613人次,乡镇一级医疗机构开始倒过来吸走县医院的患者。郏县凭什么打破了基层患者流失的魔咒?
一切还要从医共体建设说起 2019年,郏县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而当时的郏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4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家、乡镇卫生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标准化村卫生室377家、民营医院5家。各级机构为了生存各自为阵,层层壁垒严重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郏县为解决这一难题,成立了医院管理委员会,县委书记亲自披甲上阵担任主任,县长任第一副主任履行政府办医职责,在医管委、卫健委的推动之下,最终由郏县人民医院牵头,联合县中医院、县二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和13家乡镇卫生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起郏县医疗健康集团。完成资源整合后,郏县开始全面优化医疗布局。为控制县域外转率,县级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28个,重点提升县域急危重症救治和会诊水平,同时开展学科联建,凸出中西医、疾控和妇幼保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与城市医院共建专科联盟32个,大大带动了县级医院学科发展。在乡村一级,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加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由上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共建科室25个,填补乡镇卫生院耳鼻喉、口腔、眼科等科室空白,并帮扶乡镇卫生院开展新业务、新技术73项,让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县级诊疗水平。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后,推行分级诊疗的机会也就成熟了。郏县官方出台县乡两级诊疗目录,县级442种、乡镇75种,真正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
事实证明,郏县医共体建设的这些举措是合理、有效的。从2019到2020年,郏县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就得到了明显提升。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达到33.42%、同比上升7.46个百分点,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6.48、同比上升4.61个百分点,县域内住院率83.57%,同比上升0.39个百分点。
“互联网+医疗健康” 夯实医疗卫生体系网底 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基础。为帮助乡村地区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郏县在医共体内部实施健共体数字化工程,建立贯通县乡村三级与医疗、医保、医药三方联动信息系统,推进集团内资源调配、业务运行、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果监测等管理数字化、一体化。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上下联通、服务同质、结果互认”为核心的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检验、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六大共享中心,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互联网技术也被运用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郏县已为14个乡镇配备了12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云巡诊车,在云巡诊车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常见的身高、体重、血常规、心电图等体检项目都可以实现,检查化验结果及个人健康信息等数据会同步上传至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同时将检查结果推送到群众手机端,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移动APP客户端实时互动、一键同步。
正是借助于云巡诊车和互联网技术,91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摸清了基层百姓的健康状况,推动了签约服务落地见效。据统计,2020年,郏县健康管理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3.5%,重点人群签约率同比增长6.37%,履约率同比增长7.5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增长10.3%、5.6%;全县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初的12.1%提高到目前的25.8%,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高效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为保障医共体能够高效、有序运行,郏县还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一是实行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提取10%风险基金、大病保险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后的全部资金,一并打包给集团统筹管理使用;集团按“总额预算、分块管理、结余留用、超支自负”原则,对县级四家医院签约服务区域实行按人头预算管理,包干使用。 二是推行公卫资金打包管理。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及签约服务费,打包拨付到集团使用,年终考核清算。 三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做为医保基金拨付和基本公卫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提高医保和公卫资金使用效能。
有了资金的保障支持,和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郏县医疗水平全面攀升,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全县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高,由2018年初的12.1%提高到2020年的25.8%。
本文由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本站立场。全豆健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