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行业百科 中国心理学会《督导与督导理论》主要内容

向蓝 2023-12-13 16:40:55 IP属地:广东深圳
《督导与督导理论》主要内容
01

督导的定义

关于督导怎么理解,贾晓明老师首先介绍了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即督导为以提升受督导者的专业实践能力,监督服务质量、保护公众利益、把守行业准入大门为目的的持续的、基于包含促进与评价功能的合作关系的独特的专业实践

另外在督导定义中贾晓明老师比较推崇的是 Bernard和Goodyear教授在《临床心理督导纲要》一书中对督导定义,即督导是由一个高资历的专业人员对同专业内下级或初级人员所提供的一种干预,这种关系是:评价性、有等级的、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并且对即将进入本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和严格把关。

接着贾老师对这个概念进行梳理,指出这个定义里提出了谁做督导——高资经历的专业人员,谁接受督导——下级或初级人员,督导工作的性质是干预,督导关系性质:评价性、等级性、时间性,督导的目的是评价把关

由此贾老师简要介绍了督导师的条件、督导的常见方式以及国内督导方式的特点。
▋督导师的条件
  • 有专业教育及培训的背景
  • 有丰富的实践咨询经验
  • 有督导的理论知识和督导实践经历与经验
  • 能与不同性格的学习者相处
  • 有教学的意愿和热情和能力
  • 有成熟的人格和进取的人生态度

另外,贾老师依据不同情况对督导方式做了分类
▋督导的常见方式
  • 督导人数:个体督导、团体督导
  • 督导空间:地面督导、线上督导
  • 督导时间:现场督导、滞后督导
  • 督导形式:口头报告、录音誊录稿、录音、录像
  • 督导对象:学历教育学生、继续教育从业人员

▋国内目前督导方式的特点
  • 以继续教育过程中督导为主
  • 多小组督导
  • 多网络督导
  • 多咨询/治疗后督导
  • 多口头报告督导
  • 多是为不具备专业胜任力但已经从业、执业人员督导
  • 多单次督导

随即进入此次培训的第一个重要督导议题的讨论:
讨论1  作为督导师,最优先做的工作是?
(在培训开始之前,贾晓明老师在督导师微信群中发放问卷,最终收回121份)
案例情境:受督导者小A遇到一个困难,最近他有一个总是催吐的来访者,在几次工作之后脱落了,小A很是苦恼,于是向您寻求督导帮助。
作为督导师优先选择的工作是:
(1)受督导者希望对进食障碍来访者心理机制的理解
(2)受督导者对来访者的脱落很困惑
(3)受督导者做个案后有比较大的负性情绪反应
(4)受督导者的来访者有自杀的风险
(5)提高受督导者的胜任力
(6)受督导者与所在服务机构发生了冲突
贾晓明老师首先呈现督导师最先选择的工作排序:
640
(图1 优先选择排第一位的调查结果)

依次为:①处理受督导者做个案后有比较大的负性情绪反应(48.76%);②评估并处理受督导者的来访者的自杀风险(26.45%);③解答受督导者对来访者的脱落的困惑(13.22%);④促进受督导者希望对进食障碍来访者心理机制的理解(6.61%);⑤提高受督导者的胜任力(4.96%);⑥处理受督导者与所在服务机构发生的冲突(0%)。

随后邀请与会老师分享自己的选择以及背后的考虑。

付林涛、李骁驷、刘松怀、谭永红、吴皓、刘华清、祝一虹、任苇、詹启生等老师分享了他们的选择的顺序和依据的理由。

贾晓明老师指出,这个讨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人的选择一定背后有自己的理由。做督导比做咨询更有大的责任,做督导要评价、把关,所以从哪儿入手,怎么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和依据。贾老师强调应把“受督导者的来访者有自杀的风险”放在首位进行工作,当来访者和受督导的咨询师都有需要、两者放在一起时,一定是来访者利益放在前面。讨论中刘华清老师特别指出,有进食障碍的病人,有的特别瘦,比如168的个子才30公斤,会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要特别引起重视。

提高受督导者的胜任力一定是督导工作目标之一,但是胜任力提高是在工作中逐步提高,常常情况是在工作时遇到的情况会超出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一般是做转介,但如果有危机,都要尽其所能采取必要的行动。在提供的选项中有自杀风险评估,这一定是首要的工作。督导师跟受督导者讨论对来访者自杀风险的评估,以及如何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在帮助受督导者提高其胜任力。受督导者的胜任力是督导师与其讨论各种具体问题中提升的。

另外对于受督导者的负性情绪没有作为首选,不等于不关注受督导者的情绪。这里要强调的是督导不是做咨询和治疗,对受督导者情绪处理重点也是与受督导者讨论情绪可能会对咨询和治疗的影响。当然必要时有些受督导者也需要去接受一定的咨询和治疗去处理自己情绪或其他个人议题,督导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督导工作的关键是如何减少受督导者个人情绪对临床实务工作的影响。

借由这项小调查,贾晓明老师强调如何进行督导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就是伦理的要求,督导师对受督者的来访者有最终的法律和伦理责任。美国ACA伦理守则认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福祉都很重要,但是督导师的首要责任对象是来访者,促进受督导者发展为专业人员责任则是其次的。
02

督导的功能

贾晓明老师介绍了督导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 保护来访者的利益,保护公共利益
  • 专业守门人(把关)
  • 获得专业胜任力

并强调,需要注意的是:督导过程也是评价过程,督导要给予明确的反馈。

这一部分重点讨论了督导师作为专业守门人的功能。
讨论2  基于国内的现状,继续教育过程中督导师如何当好守门人?
目前国内的督导主要是对已经从业、执业的专业人员进行督导,而这些从业、执业人员多未达到专业胜任力,这和西方主要通过学历教育培训专业人员是完全不同。这对督导师们的督导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如何做好守门人,贾晓明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与参与者进行了讨论:
继续教育过程中督导师如何当好守门人?
  • 经过评估觉得受督导者不适合做心理咨询与治疗
  • 经过评估觉得受督导者不能胜任目前所接个案
  • 经过评估觉得受督导者不适宜使用某一种技术方法
  • 经过评估觉得受督导者个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目前不适合做心理咨询/治疗
  • ……

这四个问题,后三个问题大家比较能达成共识,即督导师要明确向受督导者提出其胜任力的不足以及局限性,并根据具体个案以及受督导者的情况,对其不能胜任此工作需要转介或者须暂停目前的工作给予清晰的反馈。贾晓明老师强调反馈过程中既要温和也要坚定,要说明这即是保护来访者,也保护受督导者。这就是做守门人。

在第一个问题上发言者会有不同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总体来讲,一部分人认为谁有资格做咨询和治疗不是督导师能决定的,应该是行业学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的,不会有所表达;而另一部分人认为觉得应该采取明确的态度,以及进行善意的劝解,包括有可能的话用具体的行动来阻止。

贾晓明老师认为督导师不只是做一个个体的、团体的督导,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如果经过较全面的评估,督导师认为受督导者不适合做咨询和治疗的工作,要善意的表达出看法,所依据的理由还是为了保护来访者的利益。因为如果咨询师不具有胜任力而从事专业工作,来访者的利益就会受损。虽然最后结果也许并不能决定受督导者是否有资格做这个专业工作,是否继续做这个工作,但表达建议就是为来访者、为社会做守门人。

贾晓明老师也强调,今天讨论的话题,我们所进行的专业实践,绝对是中国特色,和国外老师讨论时,他们多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这反而需要我们总结经验,这个话题依然可以继续讨论,督导师们作为业内非常重要的专家,需要发挥行业内的引领作用,希望把这些问题有更好梳理。
03

督导的相关理论

贾晓明老师指出,专业人员的一个特征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是理论给予了他们这样做的能力。

督导理论是督导师进行督导工作的依据。一个有经验的咨询师、治疗师并不一定能成为督导师。成为督导师也要学习督导理论。贾晓明老师将督导的主要理论分为跨流派督导理论模型与各个流派督导理论,并着重介绍跨流派督导理论模型。

贾晓明老师认为,跨学派非常重要,尤其是共同因素的督导,国内督导对受督导者要特别强调打基本功,受督导者怎么建立基本的咨询关系,怎么建立工作联盟、工作设置和框架,这些没有再有技术也不能达到技术本身起到的效果。还有评估,心理评估危机评估,不管什么个案,这些都要和受督导者做讨论。第三就是进行伦理方面的督导。甚至,即使学某个流派督导,首先要学习这些共同因素的督导。

之后贾晓明老师依照《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美] Bernard & Goodyear,2005)一书简要地介绍了发展理论模型、胜任力理论你模型以及社会角色理论模型,并分享自己在专业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不同理论模型的。
发展模型
发展模型有两个基本假设,一个是在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受督导者要经历一系列性质各不相同的阶段,第二,要根据不同阶段给不同的督导。发展模型包括整合发展模型、六状态模型(罗内斯塔德和斯科夫霍特德模型)和三阶段模型(洛根比尔、哈迪和德尔沃斯模型)。

①整合发展模型

该模型将咨询师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是由“为评估专业人员成长提供标志的三个最重要结构”上的变化所决定的,这三个结构分别是:

自我-他人意识:根据自我专注,对来访者世界的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来判断这个人所在的位置;

动力:反映受督导者在临床培训和实践中的兴趣、投入和花费的努力;

自主性:反映受督导者表现出的独立程度。

整合发展模型还总结了在四个发展层次汇总,被督导者的特征和督导师的行为:
表1  四个层次中受督导者特征
640
注:对于新手要给予正面鼓励以及明确的指导  
②六状态模型(罗内斯塔德和斯科夫霍特德模型)  

罗内斯塔德和斯科夫霍特德指出了咨询师一生中不断发展的道路,他们将咨询师的发展确定为六个发展状态,分别是:
1)外行帮助者的状态
2)初级学生的状态
3)高级学生的状态
4)新任专业人员的状态
5)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的状态
6)高级专业人员的状态

前几个状态与整合发展模型中所描述的阶段存在着相当一致的对应性。

③三阶段模型(洛根比尔、哈迪和德尔沃斯模型)

洛根比尔等人的模型将受督导者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发展重复阶段,该模型假设咨询师在这些阶段中将不断循环和再循环,并在每个循环周期中逐渐发展完善。
640
图2:洛根比尔等人关于发展的三个(重复)阶段

停滞:受督导者在这一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可能遇见的困难,简单的黑白式思维。督导中可能表现的两种模式,要么会非常依赖理想化督导师,又或者把督导师当作不相关的人。

疑惑:它的关键特征是:“不稳定、结构解体、反复波动、烦恼以及矛盾冲突”。受督导者意识到某些事情是错误的,但是还没有看到解决的办法,对督导师感觉要么压制别人的,要么是能力不足的。

整合:受督导者开始用现实的眼光看待督导师,对督导阶段中所发生的事承担责任,并学会最大程度利用督导师的时间和专业技能。
社会角色模型(区辨模型)
这个模型强调督导师有教师、咨询师和顾问三个角色,并有三个独立的关注点,即干预技能、概念化技能和个性化技能。督导师对受督导者在关注领域的能力进行了评估和判断之后,要选择一个角色来达到督导目标。表2是《临床心理督导纲要》一书所展示的该模型在督导实践中的操作情况
表2  区辨模型
640
(注:Sr督导师;Se受督导者)
从上面的表格中看到,督导师的咨询师角色不是做咨询,而是从受督导者的个人角度看问题,以及如何减少个人议题对咨询的影响。区别模型帮助督导师在不同的关注点上扮演不同角色。有的时候教的比较多是教师角色,有的时候提建议讨论各种可能性扮演顾问的角色。
七眼模型
该模型认定了督导内部的两个相互联结的系统——治疗系统与督导系统,这其中包含七种不同的“关注重点”,包括治疗会谈的内容、干预和策略、治疗关系、治疗师的心理过程、督导关系、督导师自己的心理过程以及更广泛的背景(见下图)。
640
图3:督导的“七眼”模型

这个模型背景因素7里有机构因素,贾老师讲到目前很多高校咨询师有些工作是和机构规定有冲突的,比如很多学校都限定六到八次咨询,有些咨询师觉得太短了,认为什么都做不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之前贾老师问过美国Goodyear教授(《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的作者之一),这个情况怎么办, Goodyear很回答很简答,就是辞职。咨询师、治疗师需要服从机构的规定,当然这个规定是符合专业规范的。实际上目前国际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多是短程咨询治疗,而且完全可以帮助到来访者,有很好的效果。
胜任力模型
该模型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要求咨询师达到胜任力,其实督导师也要有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督导工作也是个循环,有个自我评估、接受督导、观察、带领反思、给反馈、对下一步工作给计划五个方面。见下图:
640
图4:胜任力督导模型

贾晓明老师谈她的经验是,这个胜任力模型非常有灵活性,在督导的时候可以根据受督导者的情况,从知识、态度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任何一点开展督导工作,只要和胜任力有关。要特别清楚做督导提高受督导者胜任力就是督导的功能之一。最后也强调督导师也要有胜任力。并提供了跨学科的临床督导的最低标准:
  • 拥有恰如其分的专业认证,包括把督导作为专门学科和专业给予的认证;
  • 拥有临床督导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且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里;
  • 获得督导活动的知情同意,或者使用督导合同;
  • 提供每周至少一小时的面对面的个别督导;
  • 观察、回顾或者监控受督导者的治疗/咨询会谈(或者至少部分的会谈);
  • 给受督导者公平、尊重、诚实、持续以及正式的评价性反馈;
  • 促进和为受督导者的福利、专业成长还有专业发展而投入。
  • 要留意督导和咨询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性问题;
  • 保护受督导者(合理)的隐私;
  • 要留意督导双方的权力差异(和边界)以及这些对于督导关系的影响。

这几个模型是可以整合的,发展和区辩模型可以整合使用时,从发展模型看受督导者是新手,可以更多采用区辨模型中的教师角色,对于大成和老手受督导者督导师基本是顾问的角色。胜任力模型和其他模型也可以整合。督导理论不是孤立的,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返回顶部